第六届口语传播学术论坛通知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2日
作者:发布人:nanyuzi  

口语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形态, 即使遍历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其仍是人类最普遍、最自然和最灵活的传播方式,肩负着传递思想、沟通情感、融合社会的重要使命。智能时代,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着媒体融合不断纵深推进,也深刻变革着口语传播生态:AI虚拟主播、数字助理异军突起,口语传播的主体前所未有的多样;短视频、网络直播成为常态,口语传播的形态前所未有的丰富;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日渐普及,口语传播的渠道前所未有的多元……口语传播面临无限广阔的实践空间,也面临诸多全新的理论困境。

 

11月26日,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用1至2年时间,新型传播平台和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主流舆论引导能力、精品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信息和服务聚合能力、先进技术引领能力、创新创造活力大幅提升。用2至3年时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取得实质突破。着眼长远,广播电视行业逐步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立足于智能时代的技术变革与媒体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口语传播应该如何找准自身坐标,与历史接洽,与未来相拥?应该如何发挥人文价值,融合多元文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又应该如何厘清自身优势,贯通多元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学界和业界共同探讨。

 

有鉴于此,继第四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暨第五届口语传播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之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将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第六届口语传播学术论坛。

 

论坛以“话语创新:口语传播与媒体变革”为主题,希望吸纳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多元化的研究对象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为智能时代的口语传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支撑。论坛诚邀海内外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外交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具有学术研究热情的业界人士积极赐稿、踊跃参与,让我们共聚申城,共叙媒体变革,共话口语传播发展。

 

一、论坛主题

 

话语创新:口语传播与媒体变革

 

二、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三、期刊支持

 

《新闻与传播研究》

《国际新闻界》

《现代传播》

《新闻大学》

《新闻记者》

 

四、分论坛议题

 

(欢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的来稿):

 

论坛一 口语传播的历史视野、学科理路与研究图景

论坛二 口语传播的本土脉络与全球实践

论坛三 口语传播的话语品质与人文价值

论坛四 媒体融合与口语传播话语体系创新

论坛五 口语传播中的舆论引导与价值引领

论坛六 口语传播中的话语生产与文化传承

论坛七 技术迭代与口语传播范式创新

论坛八 智能时代的口语传播人才培养

 

五、论坛关键时间节点

 

来稿截止日期:2021年2月28日

入选通知日期:2021年4月28日

论坛召开日期:2021年5月22日

 

六、投稿要求

 

1. 参会论文须遵守学术道德与规范,未在任何公开发行的书籍、期刊、集刊、论文集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任何学术不端行为由论文作者自负。

2. 参会论文应根据具体分论坛议题写作,突出作者的创新成果,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

3. 参会论文字数以8000—15000字为宜,应包括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据实际情况决定)和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请参照《国际新闻界》刊物体例要求。请在稿件末尾附上作者姓名、性别、职称/职务、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

4. 参会论文请以Word文档(.doc或.docx)的形式发送,文档名称和邮件主题格式皆为:分论坛X-作者-题目-单位

 

七、投稿邮箱

 

kycb2020@163.com

 

八、本次论坛投稿咨询

 

刘老师(rhliu@comm.ecnu.edu.cn)

 

九、其他事宜

 

本次论坛不收注册费及会务费,参会人员来往交通费、住宿费等自理,主办单位负责会议期间餐饮,并可协助联络酒店住宿。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2020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