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8日
作者:作者:Zhujisong  

英语教育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文/朱绩崧

 

最近,北京成了英语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先是高调宣布将高考英语科目分值从150降低到100,随后放出风声,要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又及时“辟谣”安民:这只是内部讨论的思路,并未写入小学教改具体方案。这一切引起了巨大反响,而在我眼中,无非是折腾。

 

为什么要学英语?这样的问题,对一个稍有能力“开眼看世界”的国人来说,简直无需回答。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英语要不要这么多人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学?不过,这个问题,几乎也等于白问。因为哪怕在官方教育体系内取消英语这门课,他们也不会放弃英语,依然会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对于他们来说,英语就是通向世界、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而对于整个中国来说,这一部分人里,多数将成为知识精英,外流西方之后,或能返潮父母之邦,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浪。事实上,政府热烈欢迎这类“出口转内销”的人才,试看高校如今是如何冷落“土鳖”,优待“海归”的,即可见一斑。所以,公私两面,都没有唱衰英语教育的理由。

 

然而,不能否认,这些年来,英语教育颇有不唱自衰之势。首先,来看体制内。即便是挥舞大刀阔斧的北京教育部门,也只把目标定在“应试教育”弊端上,而不是英语本身。这是变相承认,目前的英语教育,质量堪忧,非大改不能纠此弊。究其原因,偏离了教学规律,迷狂于考试技巧。这种模式,撇开历年教改“降低难度”、“ 扩宽思路”的枝蔓,结出的唯一成果,只能是一连串利润丰厚的产业:考试、教材、辅导班。这与教育的公益性质,南辕北辙,反将这些年不再敢摆上台面的那句荒唐口号“教育产业化”落到了实处。至于学生,口不能顺言、笔不能畅书者,大有人在,真要想培养实际交流能力,非得求助外援。

 

然则外援为何?是以新东方、疯狂英语、华尔街等为代表的中外民间办学机构。方今之世,无数枚金钱镖将理想主义的节操击碎了一地,民间办学没有武训,只有“中国合伙人”。合伙人冲着钱来,上课说俩段子,下课送碗鸡汤,横竖让你自以为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觉得这才是接地气的英语,哈哈一笑,把钱一交,完事儿。这样的机构,教学不讲章法,一味献媚取悦学员。偶用之解闷,或可;长以之启智,大谬!

 

一言以蔽之,体制内外,群狼环伺,莫不以牟学生之利是务。利益分配,遂成英语教育发展最深重之阻碍。令我哭笑不得的是,教育部前发言人某公,居然罔顾这一事实,将英语与汉语的学习,视为水火不容,以“不学英语才能学好汉语”的歪理邪说,在微博上公然叫嚣小学取消英语课,课外多开国学班。如其得逞,则明日之国学班,必为今日之四六级,无非挖掘出另一座金矿,土豪了新一批“名师”。

 

可叹的是,劣质的英语教育,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语言能力,且在整个民族认知世界的层面上,发生了足以引起警惕的偏差。这种偏差,充分体现在当前社会科学类图书的汉译上:不少译作,对照原文,其差错之惨烈,无法直视。可就是这样的作品,不仅扶助了某些译者晋升职称,更可能成为其他学者的参考资料,乃至研究基础。我一向以为,未来的中国,应当在坚持共产主义教旨原则的前提下,内正礼乐,外法美欧。所谓“外法美欧”,就是有选择地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如果语言认知这第一大环节就出了严重漏洞,还能指望“法”出个什么样子来呢?

 

所以,为政者千万不能小看英语教育。分数可以减,但真正的改革不能停歇。这种改革决不可为了改而改,为了减负而改,而是要以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水平为宗旨,结合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实际,深入下去,同时大力调整英语产业利益格局。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2011年初在江苏全省考察中学英语教育的那些日子。全国范围内,江苏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根据多年测试结果,仅次于上海。可在苏北多地,与部分教师就专业问题进行交流时,我发现颇有几位,连发音基础都不过关。他们能把学生教得多好,或多差,可想而知。想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要喊出一句“英语教育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大概也不算太过分吧?

 

(转自豆瓣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