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叹中秋节,英文怎么破?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01日
发布人:nanyuzi  

三叹中秋节,英文怎么破?

 

/常玉田[1]

 

秋节期间,微信朋友圈传过一个小段子,作者不明,但有点儿意思。它是这么写的:

 

中秋节过后他总结道:混得好的,花前月下;混得一般,月下花钱;混得差的,花下月钱。

 

这个段子先由外交学院的武波教授转发,中国译协LSCAT中心张雪涛主任转发时加了一句混得混了,花钱瞎约,其中第一个字读去声,第二个念阳平声即升调。段子利用谐音词和多义词,两次调整词序,对三种人生状态发出了三声感叹。

 

笔者读后一时兴起,转发给了几位英语专业一年级的研究生,但删除了张主任添加的那一句,顺便提出是否愿意译成英语唱和一番。下面是收到的六个版本,在逐一复制之后,就基础语法、词语搭配、修辞意象及语意是否成立等方面稍作简评,仅供参考。

 

这些版本都没有再现汉语原文的引号,这里暂且放过,主要关注语言问题。

 

限于篇幅,交稿时删除了对写得对的部分的赏析文字。

 

一个序号代表一个版本。这个汉语原文恐怕不好称之为,收到的六个版本均为诗体,怕也不宜称之为,故此行文中对某个版本会以指代说事——是否恰当也顾不得了。

 

黑体标记为笔者所加,示意这些部分出现了问题。

 

1. Let’s sum up after enjoying Mid-Autumn Day moon!

Those mix well spend money for honeymoon

Those mix so-so spend money in light of moon

Those mix bad spend money of next full moon

 

笔者认为,无论什么题材,无论什么体裁,首先应当语法正确、合乎词法,才好讨论其他。这一阕出现了三类问题。一是语法错误:spend紧跟mix well称为动词连用,是照搬汉语句型的结果。汉语的定语与谓语部分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词,比如说那些混得好的人把钱花在度蜜月上(笔者对第二句的译文),但英语需要关联词。比方说those之后加个who对了,也就是把两个动词处理为一主一次。二是词语选择不当:的确可以直译为mix,但这个英语词是指人混合掺和物质,比如说面粉、砂浆之类。Word自带的词典确有They do not mix well.的例句,但随后的译文是他们不大合得来,其中的mix并不是汉语原文的。三是honeymoonmoonnext前似乎加个定冠词比较好。此外,度蜜月honeymoon)与花前月下十有八九还不能算是一回事儿吧?

 

2. As the Chinese Moon Festival is gone, let’s make a summary:

Those who live an affluent life enjoy the moon;

Those who live a decent life pay for the moon;

Those who live a poor life cover themselves with the moon.

 

原译第二、三行都以分号结尾,暂且不论。这一版本似乎存在一大一小两个问题。先说小问题:全部动词均为一般现在时,与起首一句所讲的… Festival is gone谓语动词及其形态是否合适另说)的意思难以呼应。大问题在于语意难以成立,老外读者可能表示不服。其实语意就是意思;第二句难以成立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形式逻辑并不周延,也就是those who enjoy the moonthose who live an affluent life之间并无必然关系。这中间可能需要注意三点。其一,权且拿enjoy the moon等同于赏月,那么those who live an affluent life并无可能阻挡别人做同样的事。比如说有人要说I’m not as rich as you are, but I enjoy the moon, too.,再比如说有人会说I’m very poor, and enjoy the moon as well.。其二,用英语表达中文的意思,需要遵循英语词句的应用规律。仍以enjoy为例,改为enjoy oneself under the moonenjoy oneself in the moonlight都可以。其三,可能是没有意识到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之间的巨大差异。就本句而言,便enjoythe moon的语义关系——汉语赏月中的登月中的是同一个月亮,但英语中enjoylandthe moon语义关系却全然不同。明确其间的关系并通过词语给予显性化便是意译,便是再创造,比如说改为enjoy the sight of the moon

 

说是三点,其实是一个意思,都归结于语意是否正确以及生活逻辑是否成立——人工翻译目前暂时领先机器翻译的地方。跳出这一例子说,在翻译方法上,不可以找一个表示的英语词,然后再把the moon贴在后面——这么做的话,谁也比不上机器又快又准。针对第三句的语意问题,只需反问一句who is the owner or seller of the moon?即可发现。诗的语言重在比喻贴切,但最后一句中叙述的动作可能做不到,若能做到,则有可能把those who live a poor life都压成月饼馅儿,对穷人未免也太残忍了些。

 

就本文的主题而言:译者似乎不太清楚enjoypay forcover oneself with这些动词的本义,问题的根源在于基础英语力有不逮。

 

3. Mid-autumn Festival is over, so let’s sum up!

For the well-off, they spend money with lovers among the flowers and the moonlight.

For the ordinary, they spend money lonely in the dark midnight.

For the have-nots, they just can’t make ends meet.

 

第二句中似有三个问题。其一,for the well-off, they ...良性Chinglish,估计是至于富人,他们……”“说到富人,他们……对富人来说,他们……之类汉语表达的直译;写作the well-off spend money不耽误事儿。其二,they spend money with lovers中,感觉是许多人与许多lovers恐怕与汉语原文的花前月下中预期的人数不一致——也属语意问题。其三,among the flowers and the moonlight属于恶性Chinglish。中文可以四周都是鲜花四周洒满月光甚至披星戴月,但在英语中人或物好像不可以among the moonlight

 

第三句也有三个问题。一是形式逻辑问题。the ordinary当然可以对应一般人,但这里的一般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了。在原文里,混得一般是说混得不够但也不那么。而在英语里,the ordinary相互排斥的概念是the special,不是the well-offthe have-nots。因此说the ordinary属于恶性Chinglish。第二,lonely是形容词。They were lonely in the dark midnight成立,但they spend money lonely不成立。第三,in the dark midnight这一时间似与they spend money这一动作不相协调——夜半三更,伸手不见五指,倒是怎么spend money啊,何况还是现在时态。翻译的根本目的应当是语意意思,不能仅仅是词的对应——而这两句似乎只是在做英文词语与中文字词的连连看游戏。

 

…………

 

以上简评只是笔者一孔之见。纸短话多,段子小但译事儿大,所言难以周全。

随后笔者又把这个段子布置给了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他们带回家去做,时间不限,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最后收到八个版本。

 

…………

 

下面这个版本由孙佳同学提交,笔者感觉是学生所交14个版本中最好的:

 

14. “If you are somebody, you may spend money with your lover. If you are nobody, you may spend money with the moon. But if you are a loser, just go to find money to spend. ” he concluded after the Chinese Moon Festival.

 

黑体部分尚有一些问题;比如说may spend与原中秋节过后他总结道的时间不一致,改为过去时容易实现具体化,也许还可以改为you may be spending …,转而做个一般化的评论;两种改法感觉会比现有版本好上那么一点儿。

 

这个小段子,相信大多数人一看就懂,许多人还有可能调动脸上数量不一的肌肉,发出深浅不一会心的微笑。但为了就下面两个版本准备点儿依据,先把笔者的理解白描如次:有些人收入丰厚,婚姻美满(也可能桃花运好?),中秋佳节,花前月下,欢度良宵,一口气造掉几个k,那就不叫个事儿。多数人工薪阶层,收入不高但还算稳定,欣逢传统节日,少不得吃顿好的,品尝几块月饼,抽出一两张毛爷爷也在预算之内。有些人薪酬较低,或者好几个月了都领不到工资,不得已银行排队,狠狠心取出存的私房,或者老板好说话的就预支下个月的工钱,总之相当于早年间的寅吃卯粮,无非是应景凑个热闹,先在小饭馆里呼酒买醉,再赶在超市关门前买一盒打折的月饼。

 

笔者认为,译文做到形神兼备实属不易,就这个段子来说,如能合乎基础语法,词语搭配正确,把那三类人过了三种节这个意思说清楚,老外一看就懂,那就是极好的。至于选择哪一个意象,或描述哪一幅画面,或彰显哪一种思考,或抒发哪一层情怀,翻转腾挪的空间还是蛮大的。翻译嘛,包括汉译英,毕竟是个主观题。

 

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曾向四川达州的好友张清泉先生求教。片刻之后他便发来了下面这个版本:

 

It was dropped upon me afte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ose bloating bounders are the bastards enjoying the blossoms, the worrying bourgeois are busy butlers peeping up at the moon-lit flowers, and the distressed are bushed servants just daydreaming about their own flowers under the same moon.

 

张先生选用了多个头韵词(alliteration),是对汉语原文谐音词这一修辞手法的补偿翻译,而在意思即文字内容上,反映了三种生存状态下的人对同一个意象(月下花)的不同体验,同时通过采取不同的名词和形容词表达了对这三类人的褒贬,嬉笑怒骂,意蕴沛然,same一词画龙点睛,三叹文理贯穿,感觉形意皆好,值得玩味。

 

说到这里,笔者必须承认自己并不懂诗,从未写过也未译过诗,光说不练,还对别人辛辛苦苦做的吹毛求疵,真不厚道。下面胡诌一把,凑个热闹:

 

We know who they are by looking at what they did in the evening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ose who dined and wined with their girls in an exclusive club can be from the rich and powerful. Those who enjoyed a few mooncakes after a good dinner at home should be the average majority. And those who couldn’t afford a usual supper in a roadside eatery without borrowing must be among the unlucky.

 

这个版本选择了中秋晚上吃晚饭这一事件作情节串联主线,借不同人物享用食物、进餐方式及餐饮地点来区分三类人群,应该说转达了原文的主要意思。由于没在原文的花前月下打转,所以第3阕第2句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消失了。假如借钱不够现实主义,可将最后一句改为… who couldn’t feed their family without using the credit card”——使用信用卡便是预支收入,便是花下月钱,应当是14名学生都已参与其中、至少不感陌生的摩登生活方式之一。也许有人会因此而理解为这帮穷哥们儿率先进入了无现金移动支付阶段,那也只好听之任之了。毕竟一个群体总共就一个句子,怎么说也会类型化,怎么限制也还是显得绝对化,极易见仁见智,引发口水横流。

 

如嫌啰嗦,似可简化意象,把就餐地点一律删除。倘若使用复数形式得罪的人太多了,不妨those改为he或换成人名,利用具体化方法,聚焦于事件的细节、典型的动作。

 

笔者知道这一版本平铺直叙,诗意全无(如前所说,笔者并不认为汉语原文算)。但也敬请谅解,撰写此文的本意还是本文开头所讲,希望借此示意大学生、研究生及其他未来人,高中讲过多次的基本语法、词语搭配、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打好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必由之路。比如说,一些学生知道月亮下月在英语中不是同一个词,而对赏月也需要一词多译就普遍疏忽了,其实其中的道理和方法都是一样的。如果可以做个跨越式的小结的话,那就是:汉语意合,英语形合;汉语可以空灵,英语最好具体;译文表达必须首先语法正确、选词恰当、语意清楚,尔后才可讨论其他。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英汉互译、商务英语写作。